评论:

  • 卫敏 9小时前 :

    看的时候很有代入感,与女友同样因为电影、文学、音乐这些而相识,从学生时代讨论大卫芬奇和巴赫到如今一起吐槽领导,和电影里这对很像,不同的是我们早早的向生活屈服,甘心去做那一颗螺丝钉,避免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其实每段恋爱都像是花束,有含苞待放的时候,有最灿烂的时候,有要凋零枯萎的时候,但枯萎就意味着爱的结束吗?没了那些鲜艳和芬芳后见到的不正是爱最本质的一面吗?不就是最后这些枝干在苦苦支撑着爱吗?坂元大神的剧本满分,最后相见背对那一挥手是如此轻易而意味深长。

  • 婷桂 3小时前 :

    -我今天认识了一个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

  • 恽山雁 8小时前 :

    俩豆瓣友邻谈恋爱确实很甜,但一个后来不上豆瓣这感情就完了...最后十分钟太狗血,弱智一般,这段稍微巧妙些或许还好点~村花演技提升不少...所以,坂元同学,您应该问问古泽同学,约会~恋爱到底是什么?

  • 世丹彤 0小时前 :

    应该叫“豆瓣上的恋爱”才好,因为共同爱好的书影音走在一起,但是没有前途。

  • 振然 8小时前 :

    电影讲述一对情侣的一段刻骨铭心但无可挽回,只能坦然告别的五年感情生活。没有泛滥的狗血和俗套的生离死别,只有那些被时间和现实冲淡在琐碎生活中、深深埋藏在内心里的甜蜜和对爱好的热情。那种每一点都契合的灵魂伴侣关系令人向往。再次来到最初相约的快餐店,记忆涌上心头,却只能流着泪怀念曾经的美好。这一段看到泪目。押井守、今村夏子、《牯岭街》、《塞尔达》、《新哥斯拉》、《怪奇物语》……编剧太懂了,每一个当代文青关注喜爱的影音书游等元素提及得恰到好处,直中要害而不显得做作或掉书袋。鲜花即使终会凋谢,盛放之时依然灿烂。

  • 喻千秋 8小时前 :

    戀愛真好,結束也很好。“她吃了兩個飯糰,然後在最精彩的部分睡著了”

  • 孝丁兰 8小时前 :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触及真心,男女主角最开始感受到的灵魂共振其实只是对于相同兴趣爱好的自然吸引,但其实真正的爱情并不能完全倚靠涉及个人审美的附加值。曾经流行的一句调侃便是“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当我也真正谈起恋爱来,也会发现爱情其实本就由脱胎于生活的鸡毛蒜皮搭载起来,它们才是构造对方人格的关键要素。所以我觉得男主死活想与女主成家并拼命挽留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想把女主当成目睹过他年轻且饱满一面的证人,想起码通过她留存住无聊日常里的那一丝生动。所以与其说这是部爱情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着力于体现成长与现实的电影,其中的爱情桥段远不如男主迈向社会的挣扎之态打动人。

  • 强翰 4小时前 :

    爱情都是因为相似而开始,又因为不同而分开。维持现状说起来容易,其实最难。心态会变,生活会变,太忙了无暇经营感情,太闲了又容易无事生非,维持愉快高峰永无可能。再熟悉的伴侣,在日复一日的消耗磨蚀中,也难免一个疲惫困倦一个意冷心灰而逐渐疏远。生命是用来挥霍的,浪漫是注定流失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坚寄灵 7小时前 :

    “结婚吧,结了婚就好了。”“生个孩子就会幸福了。”在欺骗自己这件事上,男人和女人倒是殊途同归。

  • 厍欣畅 1小时前 :

    和百分百合拍的人说再见、豆友恋爱却败给了现实生活、书影音的爱好扛不住柴米油盐的麻烦和世俗生活的习惯、文艺青年社会化全过程

  • 卓辰宇 6小时前 :

    奇怪的是,我一打开始就没觉得那份喜欢是因为相同的趣味,而是他帮她拿鞋、自行车过时下意识挡在她前面的手,或者小心翼翼吹头发的时候。

  • 姒清霁 8小时前 :

    堆砌二人爱好共同点反而反衬出了这一关系的吹弹可破,但这其实还远远不能算对本片刻意之批判所囊括的地方,两人的独白无处不充斥着格言的滥用,欣喜的时候想调动全世界来配合角色,低潮的时候又恨不得拉拢上所有环境的元素,大到引发事件冲突,小到去费心修饰一本书,二种状态正是物极必反,完全没有对话交流的可能。到最后还如此直白地请路人去重叠他们往昔的面貌,还在刻意去追求一种对仗工整,何尝不是一种原地踏步,无法坦然面对二人关系的缺憾和对终点的逃避?

  • 东郭雨珍 8小时前 :

    明白了!最大的收获是记住了之后去明大前的bar蹲押井守!

  • 弭明艳 5小时前 :

  • 摩梦山 4小时前 :

    这片挺难,就表现层面难度简直登峰造极,也难在压力线其实是生造出来的,没想到会挑战一个比头脑特工队难度更高的选题,前者着眼在心灵和意义,后者则聚焦情绪和回忆,然而不好意思的是,两部影片都是“事与愿违”的,后者反而讲了一个关乎心灵和意义的故事,前者则站在创意的制高点上一路俯冲,跌在情绪和回忆的注脚上,最可怕的是影片的节拍虽然在踩点,然而过于内敛,甚至并不那么有效

  • 以山菡 9小时前 :

    两个文艺青年恋爱会分手,因为他们高估了共同爱好的重要性,低估了独立生活的艰难。以及,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是爱情的天敌。

  • 岚珠 4小时前 :

    最值得品位的道具是耳机,当两人相爱时,选择一人一只耳机。此处也就点明了:恋爱,为了共享空间必须让渡曾有的坚持与自我。再到后来,互赠的耳机,却将两人隔开于不同的世界。另一个点是,两人失约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社会杀死了文艺与理想生活。还想分享一个观看角度:男女主其实是一个人,当踏入社会后,不得不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分野、分裂。坂元裕二写得很现实,即便是自己跟自己谈恋爱,爱情也终将走向死亡啊!

  • 崇天薇 9小时前 :

    劝分组类似“相识五年的男友变成了我完全不认识的人”这类帖子最让人困惑的是,事主往往最耿耿于怀的是恋人在哪个具体时间点发生了转变,而不愿去承认自己在一开始就看走了眼;这片子倒是给出了另一种解答,就算最开始没有看走眼最后还是会掰的,即使两人性格再像也无法保证基于偶然性的人生永远保证着高同步率。让本片拔高于同类类型片的高光片刻是结尾在咖啡馆的两人落泪,即使生活把社畜折磨到不惜拉昔日爱人下水的边缘,最后让主角破防的还是自己过去的影子,人身上还是自爱的痕迹要更深一点

  • 明采南 5小时前 :

    坂元和李炳宪已经算是最会写日常系爱情故事的东亚男编剧了,但都是因为太喜欢写机敏的对话,回回都感觉像在看一个人和分裂出的自己恋爱,这部片尤其如此。不过别的(男)编剧往往会写“女孩的成长步调总是快于男孩”,坂元就还是会写男孩先选择了成为大人,坂元式女主身上最突出的就是那点天真气啊。

  • 孟雅爱 6小时前 :

    形式大于内容。the Great Beyond和the Great Before的视觉效果很新奇,是这个片子一大亮点,但仅止于此。各种转折与觉悟来得太容易,秋叶翩翩落于手中的一刻明澈很难让被生活花式锤过的成年人就此甘于共鸣「活着真好啊」。何况拿着通行证飞向蓝色星球,也得看生在哪儿。可看,但不触动。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