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清晨,刚从大学毕业回钢厂任技术员的姑娘罗晓琳,兴冲冲地来到了加热炉青年班,发现小李子违犯了安全操作规程,便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这种严格要求原本无可非议,然而响当当的青年班却觉得他们竟被一个女大学生管住了,未免太不光彩。于是就对罗晓琳很反感,就连班长项志强也不例外。
  车间主任项师傅对待此事的态度却和儿子项志强截然不同,他非常赞赏罗晓琳这种敢抓敢管的作风,他要求罗厂长让罗晓琳来管青年班。罗晓琳到加热炉班后,既抓生产又抓学习,青年班这群属猴的感到很不痛快,甚至影响了项班长与罗晓琳之间早已产生、但尚未表白的感情。青年班为了抢速度,求数量,背着罗晓琳蛮干,终于发生了卡钢故事。为此全班每个人的奖金都都被扣掉一部分。小李子对此事很恼火,便在一次闯红灯罚款时把闯红灯的女工陈玉的姓名说成罗晓琳,弄得罗厂长为闯红灯的事狠狠批评了女儿罗晓琳一顿。
  项志强明知事情真象又不愿揭发小李子,自己承担了责任,被严父狠批一顿。罗晓琳为项班长替人受过的精神所感动,主动把烧破洞的安全帽补好送给项志强。正在写检查而总是写不好的项志强,猛然感觉到罗晓琳对自己的深情,待罗去后,他忍不住写起情书来。
  在全车间的检讨会上,小李子抢过项志强的检查,替班长代念,以求减轻自己搞恶作剧的内疚。不料当众念的却是一张情意绵绵的情书,引起全车间的哄堂大笑。罗厂长、项主任十分尴尬,难以下台,罗晓琳更是羞赧地夺门而逃。这消息很快传给了项大妈,她对念情书一事感到非常满意,于是,老两口也卷到这出戏剧性的冲突里去了。
  一天,罗晓琳约项志强下班后去参观电子技术展览,青年班的活跃人物们跟踪而至。罗晓琳和项志强只顾忙着躲避后边的跟踪,竟误闯进了"国庆集体结婚登记处"。管理人员要他俩登记,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姓名,也没填表,就急匆匆地跑去看展览了。
  国庆前夕,省妇联负责"集体婚礼"工作的郑同志来通知项和罗补办手续,才发现这是一场喜剧性的误会。这是一场美好的误会。项大妈却为儿子国庆不能结婚感到惋惜,幸而亲家提议新年结婚,她才喜笑颜开。姑娘小伙们也为这即将举行的喜庆笑得十分开心!

评论:

  • 枫楠 6小时前 :

    不忍心对着同胞们扣下扳机的自己,

  • 茅浩广 1小时前 :

    一部静悄悄的战争片,躲着一帮若有似无的敌人,一部虚张声势的美术作品。

  • 运星 2小时前 :

    三星半。有几个场面挺美的。但是真的…剧情一般,人物也没立起来。

  • 星琛 3小时前 :

    5.5/10

  • 纪又菡 7小时前 :

    内容低于形式。通过“口号”就能让人物就团结凝聚,在人物动机和转变描写上就一笔带过。宣教式场景和教化式对白的出现在所谓“诗电影”当中显得不伦不类。

  • 束芳荃 3小时前 :

    4/10, 真的好难看啊啊啊啊啊,除了画面的场面调度以外几乎毫无能看的地方,风格化光影不是全片铺一个滤镜就完了,剧本简直就是逻辑破碎,很多事件可以说毫无生活基础莫名其妙,桥段之间的衔接逻辑真的顺畅吗,人物突然的出现,情感的不连贯,还有就是战争片最烦的就是不顾及逻辑的讲人性,能让观众共情就有鬼了。

  • 薇冰 4小时前 :

    3.5 对诗性空间的探索蜻蜓点水,看完像是瞥见了一张薄薄的无字宣纸。

  • 金秀妮 5小时前 :

    看不进去,也没怎么看懂,只能说是国内战争片里面少有的不主旋律的电影。

  • 祁小坤 9小时前 :

    战斗逻辑混乱,人物不清不楚,类似气质的欧洲战争片不算少数,基础不搭好玩形式更加灾难,最致命的还是后期让其他人配音,口型不对,声音不对,非常出戏

  • 爱寄灵 6小时前 :

    这么多好评?抱歉,真的欣赏不来。整部片子色调都是很灰暗,灰暗的连人脸都看不清,所以出现的一些角色根本就分辨不清楚,看完了之后也就是最后一个镜头有记忆点,其余部分讲的断断续续,非常潦草,枪战动作戏也跟过家家似的,没有任何看点,反而看的昏昏欲睡,就这还能得天坛奖?!在我眼里也就值个两星!

  • 晨尧 1小时前 :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还是不错的,也足够残酷。形式确实很新颖,仔细看还是挺好看的

  • 项阳晖 8小时前 :

    5.5。不愧是国美,美术确实强。能在主旋律框架下做出不同尝试也确实值得鼓励。但制作层面甚至不如很多学生作业。连最基本的电影语言都整不明白咱也别谈什么美学不美学的了。

  • 甲代卉 9小时前 :

    审美的大胜利 在中国战争片史乃至电影史上非常有标志性的一部作品 美术自然无懈可击 可以说是最“写实”的战争电影了 令人意外的是整体摄影 表演等呈现出来的质感非常的电影化 甚至有些诗化 消色的处理固然有加分 但更重要的还是剧作和拍摄视点选择的处理 始终跟随着人物的视点进行叙事 不夸张 不渲染 不禁让人想起《伊万的童年》 或许叙事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总体是一部很有质感和独特的影片 尤其结尾署名:中国美术学院

  • 沈朵儿 4小时前 :

    BJIFF2021第十六场。淡化人物和叙事,完整的美学体验。一部试验性作品。北影节最佳摄影预定。

  • 雪玉 3小时前 :

    是一个好的突破和尝试,刚开始总是比较艰难和难以实现的,相信导演自己也还有很多遗憾吧,但是可以慢慢来嘛,这是个开始……(受不了点映结束之后观众发言的空话套话,搞得我好想逃离😅)

  • 花怡 6小时前 :

    成功浪费快一个小时,折磨人的观影体验,剩下半个多小时在睡觉。首先不敌视炫技 不排斥凹造型 你营造所谓的氛围感 你镜头语言努力去牛逼 但我就是不喜欢 请讲好且尊重故事

  • 祁夕窈 9小时前 :

    5分及格。中国美院出品,苗正根红,学院血统纯正。画面、构图的确考究,迷蒙,暗调,低饱和宛如中国水墨质感也称得上意境。但电影终归是一门综合艺术,即使历史真实背景题材,那也得说得清完整的故事。美则美矣,叙事只能说毫无节奏。压抑悲凉气氛有余,人物是一个都看不清。三层幻觉的拍摄风格多少有点黑泽明《梦》的意思,但插入方式过于生硬,感觉不是入梦,而是受伤用的草药里加了迷幻蘑菇,到点儿了,发作了。对于“生与死”的挣扎,“反英雄主义“立意难得,但呈现不到位,就变成了徒有虚壳的美,及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

  • 车曼婉 1小时前 :

    不愧是美院出品,视觉效果真的很惊喜,干净整洁的深色调,或许静态摄影的功力更深一点吧。形式和风格会大于内容,也许是主旋律的叙事上很难突破了,用视觉和声音去强化真实感受,或许能争取多一点点表达的空间。疑惑的是,在映后分享会,创作者说想说一些心里话,观众也在表露对宏大叙事的厌恶,那么,这么多的主旋律作品是为了什么,好像一场表演。。。印象中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很创新的方式去讲这类故事,值得五星!真实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连接,有很多动物和自然环境元素,人的枪声和混乱在这些自然环境中显得很突兀,或许除了战乱和意识形态之外,还有生活、生命。虽然蛮喜欢这种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创作尝试,但还是怀疑这会不会又陷入一种新的混沌,反而否认了那些必不可少的伟大历史

  • 裔柔妙 1小时前 :

    吐一个小槽:战争片里,女性似乎难以存在,但往往都存在一个。《一个和八个》里有美女卫生员,《1917》里有单亲妈妈。这部电影里,长得像汤唯的美女渔民头一次露正脸,是黑夜潜入庙里送饭:所有男人的脸都在阴影里,这个美女的脸,居然给了一个经典好莱坞式的面光。

  • 福运 9小时前 :

    南京后窗放映看了,不知道是调色就这么调的还是银幕问题,画面里总有蓝光。看了半个小时才慢慢习惯这种泛蓝的画面…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