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临近毕业的医学系学生金牡丹感叹外貌导致的诸多不顺,即将成为整容医生的好友胡蓝和笛箐决定研发赶超韩国的整容技术帮助金牡丹。三个人分别撷取名字一个字的谐音“金蝴蝶”作为计划的名称。胡蓝与同事张乐成为恋人,但是笛菁着实令得“花花公子”张乐感觉心旌摇荡。趁着胡蓝进修的机会,张乐转而追求笛菁。
  张乐在笛菁的帮助下进行一次近乎“变脸”的手术,谁知此人是警方通缉的罪犯。胡蓝利用契合国人的黄金分割整容理论还原罪犯术后的面容,帮助警方抓获逃犯。回归的胡蓝引领着“金蝴蝶梦”逐渐地迈向深入,黄金分割整容技术的科研论文即将完稿。一个偶然的机会,胡蓝发现衣衫不整的笛箐和张乐;感情执着的胡蓝和风流倜傥的张乐分手,张乐和笛箐先后辞职。金牡丹选择嫁给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金蝴蝶”计划分崩离析。
  经历第一个病患的隆胸“医闹”以后,萎靡不振的胡蓝被派往韩国进修国际先进的整容技术。随着明星桃花红的手术成功,胡蓝名声大振。张乐的放荡最终导致其与笛菁分道扬镳。金牡丹和笛菁回归,“金蝴蝶”计划再度启动……
  一年以后的张乐没能辨认出来,眼前她意图搭讪的美女正是他先后伤害的两个姑娘的挚友金牡丹。

评论:

  • 岚桐 0小时前 :

    当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拼命地燃烧自己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普通了

  • 偶妍歌 3小时前 :

    他真的不姓库布里克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康俊豪 9小时前 :

    相当感动!《加加林》的一体两面,登月是辅,私人旧忆是真,和《少年时代》般私人且无比真诚的时代记忆,板画风的美式主旋律对应60s的国家宣传,林克莱特娓娓道来鼎盛时期的美式社区生活,这个时代人人在科学幻想的氛围中畅想未来,也在不完善的社区生活中探索,纵使文化差异阻隔了情感上的代入感,但孩童视角的别出心裁仍把这种深情推向共识的高度,同时也褪去了冷战的阴影,让记忆更为深刻纯粹,纵使我们不曾在那时经历太空气氛的氤氲或潮流文化的熏陶,但能在疫情压抑下体验导演的童年,沉浸一刻轻松氛围,也算乐事一件。

  • 婧菡 5小时前 :

    少年时代啊,网飞钱够的,怎么没有用上半梦半醒人生那样的手绘立体的作画设计,那样感觉应该好些

  • 卫晖 3小时前 :

    画风并不吸引人,反而是里面那些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片段和记忆,尤为珍贵,好像一切都距离未来很近。其实中国也有过这种时期,那是八十年代。

  • 卫昱百 0小时前 :

    林克莱特的私人回忆录,依然是导演拿手的青少年视角,比大多数拍情怀自传片的导演好多了,完全不油腻。可惜选用转制动画片的形式,更easy,同时也平面化许多,难以产生共鸣。表白下杰克·布莱克的旁白,很适合也很抓耳。

  • 圣和泽 4小时前 :

    这件事感觉就是属于美国人独有的美国特色,可能只有美国人才看着觉得有意思吧

  • 友凡双 0小时前 :

    意外的有趣 果然一直还差60年 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的鼻祖

  • 初初 2小时前 :

    阿波罗登月了,他却睡着了。。。

  • 悟向秋 0小时前 :

    小朋友的记忆亦幻亦真让人有些迷糊,但他们那一代美国人的生活经历真是异常丰富精彩。

  • 完幻梅 6小时前 :

    无论是不是太空时代,人们永远都在探索内心的宇宙,永远会怀念那些热情洋溢的琐碎时光。

  • 凡菲 4小时前 :

    上个月知道《阿波罗10½号:太空时代的童年》时,并没有太感兴趣,但身为动画迷的我两天前还是因为豆瓣7.5分而决定观看一下。今晚终于观影之时才惊喜地发现这部影片是《爱在》三部曲、《少年时代》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新作!P.S.:本来想统计下片中出现的电影(《音乐之声》《2001太空漫游》《人猿星球》),看到后面提到好多影视作品就把我“劝退”了。

  • 丹阳泽 3小时前 :

    十佳候选。林克莱特这部电影实在是有意思,隐约掺杂有他多部电影的各种影子:真人转动画、怀旧元素、童年视角。但是包装在这么一个半纪实半虚构的故事里面,一切都好像十分合理。影片终于到了最重要的一天,主角多次望向天空,那种“曾经的希望”,真的能让看进去的观众哑口无言——泡沫破碎前,一切都曾那么美好。

  • 才翠桃 6小时前 :

    哪怕是动画电影,主题内容依旧是典型的Richard Linklater,但这样的剧情却会缺少情感共鸣,对于类型电影来说是重要的一点。三星。

  • 市流丽 1小时前 :

    半梦半醒的60年代成长纪录,前半段信息轰炸般地用台词复述、重塑了一种早已远去的生活方式,在里面有看不完的科幻恐怖电影、看不完的电视节目、听不完的怀旧金曲和度不完的家庭假期;后半段进入地面生活和登月任务双线平行剪辑之后,电视里黑白的CBS新闻片段就只是已定性的历史记录,而彩色的、略显沉默的单人登月才更像连接宇宙空间中人体视觉和听觉等感官的私人记忆。

  • 卫明明 2小时前 :

    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教育中要有爱

  • 婷桂 1小时前 :

    让我想起了90年代初期和伴我同行。60年代的American Life和现在没有本质的不同,电视变成了手机。年少时的快乐和烦恼总是相通的,在前南新村的时候,每天放学院子里都是一大群小伙伴,写完作业就能大家一起从晚饭后踢电报打枪四处捣蛋直到院门紧锁,令人难过的是美好的记忆没有记录,最后都渐渐变得模模糊糊。

  • 嵇泰清 7小时前 :

    2022年7月17日观看。我感觉从美国孩子60年代末的生活方式来看,比我们领先不了多少年,因为到80年代中后期我们也是那样了。

  • 仆嘉禾 9小时前 :

    #里面的巧合过多,情节推进得过快,主题还是很不错的

  • 卜斯雅 1小时前 :

    #这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心”和“力”的一场博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力有余而心不足,可能心力皆不足,可能心力皆有余,可能心力刚刚好……所以那些没有坚持3年的老师,旁人又用什么立场去judge?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