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卫博豪 1小时前 :

    历史的沉重铁幕即将铺盖阴影前的末世狂欢与悲恸 命运的阴差阳错与不可避免交织

  • 允初 2小时前 :

    一个现代视角的快速切入重叠,幽灵穿过,即将进入狂热社会前的时空闪现。大量素材画面的剪切拼贴(始终重叠着过去/现在/未来),始终穿插的手持视角,Fritz Lang式的表现主义怪异柏林,性/消费/香烟/吗啡/社会主义/党卫军/一战后的畸零/电影片场/扭曲的人体/死亡/枪/断肢/异装癖/性倒错/控制/德国马克,法比安社会侧写式的文本/旁白(始终提示,这是一个过去的文本)/海报符码/渐进的事件互相扭曲在一起,在混乱的影像熵增中走向必然的毁灭(也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今天的眼泪给我们必然面对的现实。

  • 典飞龙 6小时前 :

    3.9分。 城市漫游者的精神颓败,隐喻着一个国家命运的堕落和毁灭。法比安就像是一个道德律极高的图腾,他虽然在观察着周围的混乱和淫乱,但他无意参与其中,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已。

  • 堵筠溪 4小时前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卫煌宽 1小时前 :

    1.挨饿都是因为口味挑剔

  • 夙盼夏 3小时前 :

    一个不想随波逐流的人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够正当的活下去;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怎样才能去救助一个看似要溺水身亡的人;是不是一定得有人死去故事才能够结束——总之不太开心。

  • 姓阳霁 6小时前 :

    光怪陆离的镜头,古怪疯癫的人们,就这么晕晕乎乎地陷入了爱河。又因为一些所谓的玩笑,或着一些仿佛与生俱来的善意,莫名其妙地坠向了死亡。

  • 寇谷芹 7小时前 :

    镜头等各方面都不像是这个年代拍出来的电影,尤其开场半个小时,那些街道建筑人物场所声色迷离构建出魏玛共和国的浮世绘,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抑郁沉浮,纵情只在迷茫的间隙中,最终被淹没。导演用影像构建精神,将各色人物理想幻灭的过程漫长地坍塌下来,而爱情散落其间,苦苦支撑却变成了砸穿一切的一部分。观影过程痛苦的点在于居然与这种抑郁有共鸣。3.5.

  • 岑韶华 1小时前 :

    或许是预算所限,导演着眼于从美学形式手段去呈现魏玛末期“疯魔”和前卫,布莱希特式间离效果也大量引入,但手持、无人机镜头无序滥用,又在瓦解这种时代幻灭感。就和这场爱情一样,终究是烟花一场。 @望京电影资料馆

  • 公叔安宜 1小时前 :

    前三分之一真的牛逼。文艺男青年的沉沦和魏玛共和国的堕落。

  • 孔善芳 5小时前 :

    为什么物质和精神总是彼此远离,当你得到了一切,你总是还想得到一点新的什么;当你失去了一切,你又有什么害怕失去呢?洪水冲过来的时候,留下的一切都会被卷走。

  • 信星津 0小时前 :

    话说,我也不喜欢合集。

  • 冼语芹 2小时前 :

    只有孩子适合拥有理想。请继续写作,写写过去和过去本该有的样子。

  • 仇香蝶 4小时前 :

    如何在保留年代感的同时又不失自在 是从2021到1931的无缝跳接 也是战前战后悲凉的社群堆砌

  • 卫岚 9小时前 :

    《法比安》——一个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在孤独中生活和死亡,就像伊凡·伊里奇一样。我认为牺牲参予来强调孤绝,要比牺牲孤绝来强调社会情感来得高贵美丽得多。托翁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个人,可以作为法比安的反面,以及他的无从安放的道德感,都会想起中外文学作品里如贾宝玉(红楼梦)、奥斯卡(铁皮鼓)、默尔索(局外人)等等伟大的异类,更加让我觉得在一个容易内卷的时代里,突出个人情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凌格 5小时前 :

    我会因为封面海报而打开一部电影,比如这部。而恰巧看到正合胃口的一定很难,看10部电影不一定能看到一部你非常喜欢的,但看100部一定可以?而我看了前面99部就是为了等这一部。但真tm受不了落差巨大感的be啊,水面恢复平静的时候我的思绪翻江倒海,想吐。想哭。这烂透的世界和糟透了的生活。

  • 振凯 1小时前 :

    和峰的惬意午后🤭

  • 卫政 5小时前 :

    看不得这种揪心的东西

  • 敏雪 6小时前 :

    一列正在幽暗的洞穴里缓慢穿行的地下铁统领着文艺青年《法比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幕前是一场混乱而堕落的政治表演,那么幕后这部冗长的「大部头」电影会成为《童一个世界》冉冉上升的秩序吗?作为一部公映于德国「新旧政府交替之年」的作品,复古还是招魂?生存还是毁灭?费边还是犬儒?无法开启「上帝」视角的导演将这个充满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哈姆雷特式的命题作为了影片的标题。准文艺青年需要扪心自问的是,作者将「后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府塑造成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表演者,并在虚实交织的剧场里赐予他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他就是「法比安」了吗?显然,这个被不可靠叙述者再次想象重塑的形象既不「成熟」可信,也不「忠诚」可靠。不过,既然这部《无主之作》的标题被「豆瓣er」译成且当作具体的人来看,那么我们可以拿《斯宾塞》来进行比照。

  • 壤驷以松 5小时前 :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惊喜万分。完全想不到时代背景设定在1930年代的电影也能拍得如此有现代感和活力。用最直接的手持摄影呈现扑面而来的现实感,营造出角色生活的种种细节,仿佛触手可及。开场以长镜头瞬间完成年代的切换迅速入戏,叙事剪辑很飞很炫,直至女主角出场随即进入正轨、渐入佳境,并逐渐叠加更多的温情。三小时篇幅描绘1931年山雨欲来前的柏林市井生活,也渐而塑造男主角的真诚、纯粹、可爱与坚守。友情、亲情、爱情每条线索都有动人的时刻,直击心灵:为好友的生命名节奔走呼号怒斥学术不正、和母亲无意间互换钞票饱含关爱、与恋人轰轰烈烈相爱&心心相印分离。上司、鸭店老鸨等配角也同样个性十足令人难忘。旁白有恰到好处的幽默和画龙点睛的妙评。散场时就像看完《横道世之介》一样,内心泛起满满的温暖和感动。我爱这部电影。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