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白天,忧郁的帕西瓦尔在父亲的殡葬店里帮死人上防腐剂,他是家族生意的准继承人;晚上,腼腆的帕西瓦尔会躲在地下夜总会的钢琴后面,用他给死人抹香料的手指弹出灵动的音符唤醒夜晚骚动的灵魂,他是天才却不敢出世的音乐家。
  给帕西瓦尔提供宣泄天才和创作欲望机会的如斯特是地下夜总会的经理。相比自己沉湎于音乐世界又温柔内向的童年玩伴,如斯特名副其实地像只骄傲华丽的公鸡,夜夜笙歌美酒佳人就是他梦想中的一切,人生只在乎揭幕与谢幕之间那段高潮迭起纵情欢乐。
  爱上了年轻的歌女安吉尔,帕西瓦尔意识到自己必须在梦想和父亲中选择。一个人选择太痛苦,帕西瓦尔用自己的理想感动及时行乐主义者如斯特与他同行,让他明白他们的天才和使命是为了在更广阔的音乐天地里开辟自己的风格、影响一个音乐时代。
  两个年轻的音乐人走出了民风保守的乔治亚州。他们为梦想和爱踏上的路印证了30年代美国黑人音乐发展的轨迹。
  ◇ 幕后制作
  不断变化的档期安排、主演二人单飞的传闻不绝于耳,《爱德怀德》的发行无论对OUTKAST的粉丝还是片方都算是了却了悬在心头两年的一桩大事。《爱德怀德》也因为它的歌舞题材和全黑人组合在暑期档中极为耀眼。
  影片的主演正是来自亚特兰大的饶舌组合OUTKAST两位成员,这两位曾获两次格莱美音乐奖的当红饶舌明星在片中扮演和自己身份相当吻合的黑人音乐人,但对比起《8英里》和《要钱不要命》这类传记片,OUTKAST无意模仿同行EMINEM们年纪轻轻就策划回忆录,编剧兼导演-更是OUTKAST御用MTV导演-布莱恩·巴伯量身订造的故事发生在美国30年代的舞台,一个处于保守和开放、禁锢和爆发夹缝的时代,而那个时代正好是黑人音乐发展而成的爵士乐遍地开花的时代,帕西瓦尔和如斯特的励志故事发生得极具戏剧性和典型了。
  故事萌发的前传是1998年刚凭专辑“Aquemini”声名鹊起的OUTKAST产生制作与专辑同系列的电影,MTV认可了这个创意但要拿当时名气更大的Missy Elliott 和Busta Rhymes代替OUTKAST出演。自己的电影作了人家嫁衣两兄弟士气遭到打击。随后他们再构思的《爱德怀德》,终于在两人如日中天的时候面世了。
  布莱恩·巴伯撰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为了在被饶舌和街舞塞满脑子的年轻人心中培养他们对爵士时代的感情,让他们知道嬉哈、R&B是怎么从威灵顿公爵、Cab Calloway这些天才的作品衍生出来的;OUTKAST推动了嬉哈音乐的发展,自然也要担负起教育年轻人娱乐不忘本的责任,影片也瞄准了OUTKAST的广大粉丝,而为了在教育前先把目标观众抓在手中,OUTKAST同时担任影片音乐监制,亲自操刀所有曲目创作乃至编排,也正因为二人在音乐水准上精益求精,影片才一再修改背景音乐而姗姗来迟。
  OUTKAST的90分钟MTV
  布莱恩·巴伯显然不想把《爱德怀德》拍成黑人音乐发展史,为了让影片因为现代而更好理解,30年代实际上纯粹被简化成一个舞台背景,布莱恩·巴伯赋予了它许多《红磨坊》式的-甚至《天使爱美丽》式-的美术效果:OUTKAST的音乐在Cab Calloway的腔调上混合了骚灵、散拍和说唱等风格,安德烈·本杰明和安东万·安德鲁·巴顿的唱腔也游走与爵士时代的回忆和嬉哈之间;
  而影片中最招人眼的舞蹈场面更是邀请了三度获东尼奖的Hinton Battle与其“代表着美国多元化文化传统“的舞台实验室的演员们一同为影片设计了一整套混合舞步,于是在30年代的酒吧舞台摇摆舞、踢踏舞、嬉哈街舞将融合在一体出现,跨越近八十年的音乐与舞蹈在影片中重叠了,似乎把历史界限也模糊了,加之不时出现的动画效果,在不能追讨如何还原历史真相的条件下,《爱德怀德》把歌舞表演片段反复推上激情顶峰,布莱恩·巴伯对OUTKAST的知根知底、情谊深重把这个故事作为最好的宣传片送给了将在8月22日上市的电影原声。

评论:

  • 枫桂 6小时前 :

    出乎意料地好看 准备拿好里奥·格兰德的号码牌 先排上队再说

  • 楠婷 5小时前 :

    三星半 |前2/3极度舒适的片子 最后有些垮了 人物的设计稍显讨巧 矛盾起的也略突兀 为了男主的魅力手松给个四星

  • 逄锦文 1小时前 :

    在一个sexual的场合下, 个人觉得没有把对一些问题的质问和批评赋予沉重严肃的感觉很棒。至少对这部作品的格调而言,在节奏明快的同时把空白留给观众,反而能更好地让余韵发酵。

  • 瑶娅 3小时前 :

    跟在《超脱》之后看这片儿的感受更加奇妙,相似的议题元素,相反的观点态度,活一世究竟是灵魂和肉体的相互“抽离”还是彼此“接纳”…最后这个女人美到发光…高潮是自己给自己的,堪称最妙…

  • 郝元基 2小时前 :

    就像某天下午给自己定了一个学期摆脱bodyshaming的课程。

  • 糜柳思 6小时前 :

    感谢在考试周让我看到了它。尤其是前半部分,在各种我们熟悉的话题上笑点频出。

  • 狂姝艳 9小时前 :

    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所谓呢,最后的大尺度亦水到渠成。

  • 梦诗 1小时前 :

    当它就在这里,触手可及的时候。”

  • 昝阳华 5小时前 :

    小房间,两位主角,加之段落化的戏剧表达,导演把台词设置得极为精妙,从欲望, 偏见,到性工作者创伤的爆发,再到最后平和的收尾,一步步恰到好处。

  • 茜雪 3小时前 :

    工整的“踩点式”剧本,匠气重,让我想起《婚姻故事》的写法。男主从人设到表演都很端着。 影片整体中规中矩,故事发展全在人意料之中,但女演员结尾处获得高潮后发自内心的愉悦的笑容,及对着镜子与自己坦诚相见的样子,仍然令人动容。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女性的电影。 (在一场性交易中,女性作为付费的一方,作为逻辑上的剥削者,却仍然下意识将自己放于被凝视的位置,担心自己会不会太老、身体会不会太丑。这是一个不比女性欲望轻松的女性困境。)

  • 逄雁菱 8小时前 :

    似乎是都柏林内片儿的发音,but发成[bɒʃ],太性感了啊~

  • 馨初 7小时前 :

    一个历史事件里的边缘小故事,我得说美国在这方面的表达方式更接近我的点大概。音乐非常棒,故事群像也做得清晰明了。一度在过程里哽咽,确实明白发生过什么,也为人性里的柔软的力量感动。

  • 灵旭 0小时前 :

    仅仅是有话题性的片就被当成好片说明现在的电影太水了,老年中产知识分子女性和年轻男性的性交易关系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再拍成聊天治愈系,主打解放自我,不再伪装高潮,正视欲望,抛弃衰老羞耻,保持关系界限等等,但也仅止步于此了,都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全片大部分以对话推进剧情,剧本无亮点,是为了概念攒成的概念片,更像是话剧。电影里有很多“寄托于与性工作者的交集达成自我升华”的题材,早年间就有《地狱解剖》,还有《风月俏佳人》、《撒玛利亚女孩》、《雏妓》,这类电影根本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朋友、恋人、婚姻关系,只会给年轻观众造成一种虚假解放的错觉,谁没事会和性工作者谈心啊。有一部不错,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爱》,讲老年白人女性招黑人男妓,最后得到结局只是失落,反映了西方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这才是真实。

  • 枫茹 6小时前 :

    非亲密关系也可以很美,互相照亮过就是珍贵。

  • 蔡志明 2小时前 :

    这部剧就是美国人试图和20年前的灾难和解的一种呈现吧。平静的生活被意外打破,飞机上的上千乘客降落在偏远的小镇,外来的宾客和当地人一起上演了一场交织着悲痛泪水欢笑和温暖的戏剧,我们看到的是普通人的爱和热情。于此短短五天的相聚是美好的擦肩而过,在此之前我们是陌生人,在此之后我们又将分道扬镳,但每一个人都永远地被改变了。

  • 蒿曼文 5小时前 :

    ————————————————

  • 蓓婷 4小时前 :

    喜欢,用非常工整的五幕剧结构做了关于冲出禁锢的主题,尤其是第四幕的半开放空间太妙了,滑入第五幕的疯狂和自由时反而看哭了。恐怕只有女性才能深深共鸣,虽然没有生育,也比55岁年轻很多,但是太了解那种性羞耻,内化了评判的感受,尤其东亚女性更能感同身受。为倒数第二个镜头大叫鼓掌,伟大的艾玛•汤普森!看之前其实很害怕,因为和自己脑子里酝酿了几个月的剧本有重合的部分,看完觉得确实有重合,但仍然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值得写的故事,而那重合的部分也只是女性有太多共同的经验。

  • 贺心慈 4小时前 :

    终其一生,我们都希望能遇到某个机缘打开灵魂深处的死结,完整地拥抱自己。

  • 都蕴和 1小时前 :

    真好,真温柔。

  • 苗语山 8小时前 :

    男主被拍得太美艳了吧,真的就是想要的样子!哈哈哈哈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