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对一位教皇的血腥时代的描绘。亚历山大六世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最恶毒最荒淫的教皇之一。他的儿子凯撒是个野心勃勃的极权主义者,极端残忍冷酷,不择手段,一心想用暴力统治意大利甚至周边国家。
  幕后故事
  文艺复兴是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的欲望都光芒万丈,每个人的意志都摆在他自己的宝座上。人类成为宇宙的立法者,开始分不清伟大与邪恶的区别。城邦的荣耀、民族国家的偶像,一座座肉体的丰碑,使台伯河畔那个古老的帝国梦,从堕落的罗马教会中脱颖而出,像恶之花一样盛开。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坏得不能再坏”的教皇,电影史上很少有他们的传记。只有1965年好莱坞的《痛苦与狂喜》,描写尤利乌斯二世,这个有三个私生子的教皇,邀请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不朽的巨幅穹顶画《创世纪》和《最后审判》。新教改革前的罗马,仿佛回到了二千年前诸神狂欢的世代。一面是荒淫、堕落和层出不穷的阴谋,一面是散发着肉体气息的伟大艺术。教皇和红衣主教们,几乎人人都包养情妇,生养众多。在整个十五世纪,没有一个教皇不是通过买卖圣职贿选而来的。除了腐败的躯壳和堂皇的圣殿,基督信仰在意大利已荡然无存。一个文艺复兴的世界对主教们的淫乱和邪恶,怀着一种宽厚的、甚至如释重负的好感。而这一系列被称为“最文艺复兴”的教皇们,也无不是艺术的鉴赏者和最慷慨的赞助人。差不多一个世纪,主教们在两个世界之间犹豫不决,到底是成为凯撒的继承人,还是继续做使徒彼得的继承人?
  直到1492年,罗德里格·博尔吉亚当选为教皇。这是出自西班牙裔的博尔吉亚(波奇亚)家族的第二位教皇。他贿赂每一位红衣主教的巨款,使这位罗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点破产。他以“亚历山大大帝”为名,称为亚历山大六世。他终其一生,扶持四个私生子建立了庞大的权势。其中一个,红衣主教凯撒·博尔吉亚,以他的野蛮、残忍和征战的天才,在28岁时就为他父亲打下了半个意大利,将一个教皇国的梦想献给他的家族。也成为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最令人生畏的统治者。这一对父子的名字,“亚历山大和凯撒”,仿佛一个咒语,预示着这个世界接下来一个几百年的噩梦——“凯撒的物归给凯撒,上帝的物也归给凯撒”。从此国家主义的光荣与梦想,一直持续到两次世界大战及1989年,才算告一段落。
  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史上没有比亚历山大六世更邪恶的统治者。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里去的利奥十世,这样评价他的前任,“我们被世上最野蛮的恶狼抓住了,我们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剥”。这位教皇妄称上帝的名,以最圣洁的外貌施行最污秽的统治。去年以来,西班牙和好莱坞竟不约而同地,接连拍出两部关于这个家族的传记片。好莱坞的那部由柯林·法瑞尔主演,尚未公映。我看了西班牙的版本,生怕好莱坞也不会拍得更好了。看这部电影,你会更理解二十年后的新教改革,上帝在那个时代如何呼召他的门徒,扭转了一个彻底败坏的欧洲。你也会更加认同,马丁·路德对着圣彼得大教堂的那个宝座所发出的诅咒,一点也不恶毒,而是对事实的描述——坐在那上面的,是撒旦在人间的代表。
  很遗憾的,是电影中没有出现两个应该出现的人,一个是画家达芬奇,他是凯撒军队的总工程师,为恺撒设计了可装载三百多士兵的攻城器械。一个是马基雅维利,他长期驻在博尔吉亚的宫廷里,在《君主论》里,他将这位被无数历史学家视为尼禄、卡里古拉一般的暴君的公爵,当作理想君主的典范。马基雅维利期望这对父子能够统一意大利,恢复亚历山大后裔的辉煌。他称这位不择手段的公爵是“全意大利最勇敢最聪明的人”。
  一个教皇,一个公爵,如果再加一个艺术家和一个政治学者,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图画就更加完整了。失去了与文艺复兴的联系,这些“文艺复兴教皇”的道德沦丧与政治权术,就被电影简化了,成了我们熟悉的宫廷血腥与厚黑学,只不过从我们熟悉的皇宫,换成了我们不熟悉的教廷。

评论:

  • 姿桂 3小时前 :

    直击现实,是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批判性表现。

  • 唐锦凡 3小时前 :

    音乐剧people真的很擅长先极端抓马拉满关注度再重新占领道德高地,好处全让你们占了。电影失败一下挺好的,不要觉得那套音乐剧people拯救一切的shit可以随意延伸到所有领域。

  • 卓映菱 0小时前 :

    致那些没能受到保护的人们

  • 圣语薇 3小时前 :

    音乐形式的故事,也因为音乐的形式淡化了戏剧冲突的动机和复杂情感,这个题材和主题也都还有意思。看的时候就在想,我们国家就很难会拍这样的形式和故事,市场主导之下莫名些许无奈与悲哀。

  • 东门若骞 7小时前 :

    93年男主演高中生好违和。开场歌曲很抓耳,但电影给人一种立不住的空心感,情绪是靠音乐刺激,故事的起承转合太生硬和虚假。

  • 嘉静 9小时前 :

    想用导演祭天,虽然都能想象他跟制片方掰扯的整个过程

  • 位幼萱 5小时前 :

    披着一些悲情外皮的悬疑故事,太浅了,虽然全员演技在线

  • 丑瑜蓓 0小时前 :

    A below average film encountered at the right timing.

  • 少昆卉 7小时前 :

    我摩尔真是好强悍啊,她在桌前和儿子对话的那场戏,那个场景和表面的意义,基本和“窗女”是一样,她竟可以处理得截然不同,她是技巧和气度的天才,我的AA你可不可以好好学习一下,你看看你在这部戏里差成什么鬼样,这部电影她还在那个舒适区里偷懒,和摩尔对戏被全方位的碾压。这个故事太古怪了,为什么不好好的情理化一下剧本呢,因为歌舞片说的部分的剧情就只用说意思吗?

  • 度寄春 0小时前 :

    5分给立意。电影拍得稍微弱了一点,故事的反转意料之中,但女主最后的留言,“我们要发出比卑劣者响亮,更理直气壮的声音!”还是感动了我。表演没什么问题,所有人物的设定也很人性化,也比较复杂化,佐藤健的演出有点像章宇。这类社会问题和心灵创伤绝不止日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 戴初蝶 3小时前 :

    虽然她做出了难以挽回的事

  • 卫文华 9小时前 :

    10-2 断断续续看的,看到说口碑不好,所以也没有那么认真对待了。歌是真的好听,就是自己英语也太烂了吧,17年初开始听的,也看了偷录版,也去百老汇看过了,竟然感觉还是第一次听这些歌,第一次了解剧情一样,对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动机又更了解了。也许就是不那么适合改编成电影吧,只属于舞台。

  • 年鹏 8小时前 :

    把音乐剧搬上银幕的半失败案例,前半部分节奏拖沓笑点都没了,后面渐入佳境进入自己的节奏,和音乐剧一样感人,解决了一些逻辑漏洞,给康纳了一个交代。有ben platt的唱功还要什么自行车,反正我看不出违和(想把外网跟风haters都干死... 剧院与银幕之间的鸿沟不仅在于艺术形式,还在于观众群体

  • 彩橘 5小时前 :

    直击现实,是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批判性表现。

  • 南门曼雁 9小时前 :

    虽然被剧迷骂得狗血淋头,但没看过的朋友我还是会推荐吧,毕竟也没有官摄也等不到现场,每次听到you will be found都哭得稀里哗啦,所有的歌都是la la land的词曲人写的,尤其是anonymous one那首原创,因为在音乐剧里没有,单方面认为是全电影最自然又不用力的表演了,结尾的新歌a little closer顺带加入了一个新情节,我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

  • 习芳芳 3小时前 :

    没想象中那么差啊!电影化改编看起来还行吧。就是剪辑太差。

  • 子车鹏池 8小时前 :

    我们也该多拍点反映疾苦的电影 天天喜剧太脱离生活了

  • 彩鹤 5小时前 :

    有些画面舞台不必呈现 有些画面电影不得不呈现 但你要是照搬着舞台的戏剧化程度这就有点unbearable了… 同一个导演能拍出壁花少年来这部里怎么就跟第一次拍电影似的?

  • 仰志专 4小时前 :

    看到失去耐心,社会问题揭露浮于表面,犯罪破案线也拍的没意思,人物的心理转变没有说服力,浪费了人生的两个多小时

  • 宋书蝶 2小时前 :

    not half as good as I had in mind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